緣起

HOME > 開發背景 > 緣起

        大湳森林公園前身為國防部龍騰營區,在1987年由國防部移交給內政部警政署保一總隊接管,經桃園市政府積極與警政署協商後,保一總隊於2017年撤出大湳營區。大湳森林公園經半世紀軍營封閉的環境,未受外界干擾,目前已造就園區內豐富的生態,不僅保有甚多有價值之珍貴樹木,亦有如黃鸝鳥等數百種特有生物,整體生態資源相當豐富,因此桃園市政府於完成生態調查後,決定就地保留並利用既有建物整理規劃為市民活動中心、多功能社區服務中心、玩具圖書館、民俗藝術村等使用,成為深具教育意義的大湳森林公園。
        此外,未來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地下化路線將行經本計畫區南側農業區,並與桃園捷運綠線G04站採「地下雙鐵共構」,將可串連臺北、新北及桃園,使八德區成為桃園往返新北及臺北重要的轉乘點之一,形塑新的跨域聚合型城市,以利城市與國際接軌,並使地方資源更具互補性;同時計畫區東側邊緣將有桃園生活圈六號道路通過,可延伸至中壢平鎮地區,考量交通建設開發時程具有必要性及急迫性,納入本計畫區一併辦理土地取得。
        另考量大湳森林公園兩側農業區未來將因重大交通建設穿越切割,導致不利農業生產,爰辦理「變更八德(大湳地區)都市計畫(配合機關用地(機六)暨周邊土地開發計畫)案」,以整體檢討機六機關用地暨周邊土地,規劃適當道路系統、住宅區及公共設施用地。


一、生態保護與都市平衡發展
        大湳營區過去長期供軍警使用,環境干擾相對較低,經長年累積已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,為大湳地區自然環境紋理顯明之處,應結合生態紋理進行規劃,儘量降低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衝擊。另針對範圍內桃園大圳導水路隧道段結構,亦已劃設灌溉設施用地維持從來之使用,以利大湳地區都市生活場域與自然生態平衡發展。

 

二、軌道運輸網路建構捷運生活圈
       桃園捷運綠線聯結八德區、桃園區等地區,捷運三鶯線延伸段聯結鶯歌、三峽等地區,藉由捷運軌道運輸整合規劃,以串連大臺北都會區以及桃園都會區,構築北北桃都會區整體捷運路網,透過交會轉乘達到便捷運輸的目的,有效縮短交通旅行時間與旅費,讓地區機能相互支援,進一步改善桃園市聯外及區內交通,提升大眾運輸整體效能,增進地方發展綜效。爰本案配合未來捷運車站及行人出入劃設聯外通路,以提升計畫區內之整體發展及公共設施可及性,塑造宜居之生活環境。

三、發展整體優質環境,提升都市居住品質
       為提升整體環境品質、有效利用土地,並配合大湳森林公園、捷運車站、生活圈道路等重要交通建設,使鄰近地區發展紋理相近,故變更周邊部分土地,提供具有多樣性的都市發展與服務功能,進而引導本區成為區域重點發展中心,帶動八德區整體發展。